根據中央關于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要求,為適應新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和進一步做好支撐服務,2019年,各。ㄗ灾螀^、直轄市)政府繼續推動對地勘單位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為地勘單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指明了科學的發展方向。
一、事業單位分類基本完成
2019年,除吉林、江蘇、內蒙古等3個省份外,全國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據不完全統計(26個省份地礦系統),公益類單位比例為87%。其中,公益一類單位占29%,公益二類單位占58%,生產經營類單位占13%。公益一類比例較高的有6個。ㄗ灾螀^、直轄市),即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廣西、寧夏等;公益二類比例較高的有18個。ㄗ灾螀^、直轄市),即山西、黑龍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勘單位全面轉企的有陜西、遼寧兩省。
二、繼續強化地勘單位公益支撐職能
黑龍江省實施由省自然資源廳統一管理屬地化地勘單位,并對省地質礦產局、省煤田地質局、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等進行優化整合,強化公益服務職能。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由市政府管理轉隸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管理,主要任務是為政府決策提供地學支撐。湖南省合并重組地礦、核工業、有色、煤田等四家地勘局成立省地質院,作為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并強化地調、地勘、地災、地環等公益性職能。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局在與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機構整合的基礎上(2018年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更名為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由自治區國資委管理調整為自治區地質局管理),2019年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要求,轉為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管理,公益職能進一步強化,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三、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按照中央關于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要求,2019年,黑龍江、福建、山東、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青海、新疆等。ㄗ灾螀^、直轄市)陸續啟動或深化地勘單位企業剝離整合工作,如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步推進省地礦局等所屬企業統一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對山東省地礦局所屬地勘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劃轉工作進行細化,并改造企業接收管理平臺;按照“穩妥推進、人隨資產走”的原則,對山東地礦集團實施資產整合和優化重組。重慶市在對“僵尸”、空殼、低效企業關停并轉的基礎上,對剩余圍繞地勘主業、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整合成立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按照自治區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提出組建新疆地礦投資集團的工作方案。隨著事企“分開”改革的深入推進,地勘單位的功能定位也在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2019年部分省份地勘單位改革情況盤點
◇北京:全方面服務支撐首都經濟社會發展。2018年12月17日,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隸屬關系和機構規格的通知》(京編辦發〔2018〕30號),將原北京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調整為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管理的事業單位,機構規格調整為副局級。2019年2月28日,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于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京編辦發〔2019〕10號),將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近年來,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院根據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以“抓住主流、切入主流、成為主流”為工作原則,以創建“一流主業、一流實業、一流人才、一流裝備”為工作目標,認真梳理地質工作需求,開展了系列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公眾中亮點紛呈,未來發展方向基本明確。一是發揮地質工作技術優勢,為政府決策提供地學支撐;二是圍繞城市建設重大需求,為首都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延伸地質工作服務范圍,為社會公眾提供地學信息。
◇黑龍江:優化整合隊伍并實行省廳統一管理。2018年9月,黑龍江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關于印發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及所屬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黑編〔2018〕61號),確定了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及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方案。2019年10月,中共黑龍江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關于調整省直地質勘查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黑編〔2019〕143號),對省直地質勘查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作了進一步調整:一是撤銷省煤田地質局招待所。二是將相關單位進行整合:省煤田地質勘察院綜合普查隊、省煤田地質勘察院第一勘探隊并入省煤田地質物測隊;省煤田地質勘察院第三勘探隊并入省煤田地質一〇八勘探隊;省煤田地質勘察院第二勘探隊并入省煤田地質二〇四勘探隊。三是保留并壓縮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省齊齊哈爾地質勘查總院等單位的事業編制,壓縮比例約1/4。調整后,以上事業單位隸屬省地質礦產局,F有事業編制一律不再進人,在編人員只出不進,繼續由省自然資源廳推進轉企改制工作。
◇湖南:合并四大地勘局,組建湖南省地質院。2019年7月,湖南省委宣布成立湖南省地質院。新組建的湖南省地質院由原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核工業地質局、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省煤田地質局等四大局合并重組,標志著地勘系統機構改革正式啟動,也意味著湖南省地勘事業單位改革進入快車道。改革過程中將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對人員進行安置。2019年9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地勘單位改革總體方案》(湘政辦函〔2019〕64號),根據該方案,總體安排如下:一是落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將4家地勘局合并為省地質院,作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二是根據地調、地勘、地災、地環等公益性職能,在省地質院下設若干研究所(中心);三是根據地勘職能和市州現有情況,設若干地質大隊(中心);四是將所有院所隊(中心)的輔業全部剝離,組建一個企業(或企業集團),暫由省地質院代管,條件成熟時再依法明確管理關系。湖南省地勘單位在改革過程中,省委省政府設立了改革過渡期,并給予以下相關政策支持:一是在財政投入上,基本支出按照事業在職在編人數和預算定額標準予以保障,項目支出根據事業發展需要優先保障;二是在人員安置上,對院所隊科學核定編制,實行總量控制,富余人員逐年自然消化。按照自愿原則,鼓勵現有職工去企業,實行“老人老辦法”;三是在遺留問題處理上,如地勘單位退休人員補貼地區差問題,納入本次改革統籌研究解決;四是在土地、礦權、稅收、資產處置等方面,依法依規給予支持和優惠。
◇寧夏:全方面服務支撐自治區自然資源管理。2018年4月,寧夏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了《關于調整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及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寧編發〔2018〕9號),明確自治區煤田地質局更名為自治區煤炭地質局,由自治區國資委管理調整為自治區地質局管理,機構規格仍為副廳級。這一調整既幫助寧夏煤炭地質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又推動其從“半事半企”模式順利過渡到事業模式,實現了職工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的穩定局面。2019年上半年,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寧黨辦〔2019〕4號),明確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負責管理自治區地質局。由此,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部署,自治區地勘單位實現統一管理,全方面服務支撐自治區自然資源管理工作。
◇重慶:全面深化地勘企業改革工作。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市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屬企業集中統一監管的安排部署,2019年重慶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組建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并由市政府授權市地勘局履行出資人職責并進行監管。在對“僵尸”、空殼、低效企業關停并轉的基礎上,對剩余圍繞地勘主業、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整合,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在精心籌備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市地質集團。這是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順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及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深化企業改革工作的部署,開展企業集中統一監管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地勘單位提質增效、優化結構、破解遺留問題的客觀需要。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是重慶市唯一涵蓋地質礦產全產業鏈,涉及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建設、地基基礎工程、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等各產業要素的企業。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同時,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各領域市場化經營。
◇貴州:推動地勘單位所辦企業集中統一監管。2019年,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同意‹關于推進省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的實施意見›的批復》(黔黨辦函〔2019〕22號),明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所屬企業、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所屬企業、省煤田地質局所屬企業由主管部門負責脫鉤剝離,對保留的國有企業分別由各主管部門成立資產經營公司,實施統一管理,適時整合各主管部門資產經營公司組建企業集團”,并規定“2019年選擇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省煤田地質局作為改革試點單位,開展改革試點,制定所辦企業集中統一監管改革方案報省政府審定,2020年6月底前,試點單位所辦企業實現集中統一監管”。
本文來源于最新出版的《2019年度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發展報告》